蛤!Google 我的商家將停止服務怎麼辦?別怕,原來Google地圖潛力無限
google 我的商家 行動應用程式停用帶來的改變
對於商家使用者
- 雖然要花時間熟悉新的介面,但在這個資訊量爆炸的時代,能一站式處理相關事務可以更有效率。
- 不用來回切換軟體,在發布消息的同時便可瀏覽其他店家動態、查看他人評價、或是找經營靈感。
- 在Google搜尋介面便可直接查看或編輯商家資料,往下捲動也能同時瀏覽商家被搜尋出的網路文章、部落客、新聞等等相關結果,有助於了解品牌擴散的足跡。(當然也可能意外發現有競爭者把你的商家名稱設為廣告的關鍵字)
google的角度
- 少一個應用程式的維護成本,同時把功能去蕪存菁。
- Google 地圖的被使用次數將更頻繁,衍伸更多應用場景。
- 讓商家在更新資訊的同時也可直接在地圖上搜尋瀏覽周邊其他店家的動態,良性的比較競爭可活絡商圈生態發展,也更強化了使用需求。
對 Google 地圖 的觀察 -「走向社群化」
我認為,社群平台基本需符合的心理場景要素有「需要用、想用、身邊的人都在用」,看似簡單的點往往也是最難達成的。當我們食衣住行育樂都會想用google地圖查地點、評價、討論,其便已具備這些條件。而回顧 Google 地圖 的演進史,也已由早期的使用者單向互動、轉變為消費者和店家雙向互動、至今更進一步朝向網狀互動的社群化發展。
由Google過去的 Wave、Orkut、google+、Shoelace 等終止服務的產品都可看出Google始終在為打造社群平台做嘗試,但或許Google地圖將會是Google最有可能成功成為社群平台的產品。
如果Google地圖可利用「上帝視角」的先天特色結合自訂隱私程度的貼文動態,將可以打造出相較其他主流社群平台更別樹一格的社交體驗,例如:
- 「看看特定區域內的好友發布了什麼貼文照片或影片」
- 「用地圖畫面檢視特定帳號公開的貼文足跡」(像是看看粉紅超跑白沙屯媽祖的足跡和有被Tag的照片、貼文)
- 「看看特定區域內追蹤的店家新動態」
- 「看看特定區域內的相關新聞」
- 「直接在Google地標打卡貼文Tag朋友、設定成只有特定朋友看得見」
當然,這些可以視為是目前既有「探索」功能的延伸,但提供更細化的使用需求也能大幅提高平台上的社交互動。其實類似的互動模式也有一些社交軟體在做,但是要把社交網絡構築成形、使用人數的規模化是最難的,而Google地圖早已成功了一半。
試想,如果有一天Google地圖多了可自訂隱私的動態牆、結合好友私訊或群組聊天功能,你會不會花更多時間使用、為自己生活做紀錄呢?
Google 我的商家 官方訊息
自 2022 年 7 月起,Google 我的商家行動應用程式將停止服務。如果想在行動裝置上管理商家,建議改用 Google 地圖應用程式。此外,您也可以在 Google 搜尋上管理商家檔案。
在應用程式中同樣可以使用原有的功能,包括回覆評論、編輯商家檔案及回覆客戶訊息。更棒的是,你還能觸及 Google 地圖使用者,輕鬆拓展客群。請立即下載 Google 地圖應用程式並登入商家檔案。
詳情請參閱說明中心。
Google Business
💡 相關的改版說明請參考官方資訊,本篇重點在針對「 Google 我的商家 」和「 Google 地圖 」的觀察做延伸探討。
我是Knight,如果覺得這裡的資訊對你有幫助,動動手幫我分享出去吧,你的分享就是我的寫作動力!
🔔 想在我發表新文章時第一時間收到通知,也別忘了訂閱「MKt行銷誌」